为什么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有病?

生活中,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时,会意识到自己生病了,并接受相应的治疗。然而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们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接受治疗。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精神科的诊疗与其他科室明显的区别在于患者对就医的态度。

一般患者大都由于身体的不适主动求医,而在精神科很多都是家属或朋友建议来看本人则是不以为然的例子,原因就在于自知力。

什么是自知力?
自知力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通俗来说,病人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

 

自知力不足是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在病程不同阶段,自知力完整程度也随病程进展而变化,且此种变化常有一定的规律性。

初期:自知力尚保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变化;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失去了判断能力,否认它们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

 

随着病情好转:自知力也逐渐恢复,能够认识症状甚至批判症状。

 

因此,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变化在临床上被看作判断精神疾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它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醒
由于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持有排斥和回避的态度,再加上人们普遍认为精神疾病患者疯疯癫癫,性格敏感偏激,有暴力倾向。这种刻板印象容易使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偏见,因而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病耻感。

 

这种病耻感会让很多患者对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感到耻辱、羞愧,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害怕被贴上疯子的标签,很多患者往往会隐瞒或否认病情,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不愿用药。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包图网或摄图网,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