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腆内向≠社恐,关于“社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社恐”也可以称之为“社交焦虑”,它是焦虑的一种表现。指当一个人处在有可能会被他人评估的社交场合时,产生的恐惧等不适情绪。

 

在平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内向腼腆当成了社交焦虑,其实不然。

 

内向其实是一种人格类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朝向内部,也就是需要通过独处来充电,而在社交的时候是耗电的,所以内向者更喜欢独处。

 

而社交焦虑,更多的是对外在判断的恐惧。比如觉得别人都很厉害,自己是不好的,是被看低的,对外在的环境会非常恐惧。


如何识别社交恐惧?
1、社交焦虑会非常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或者外貌上有什么缺点,比如自己是不是太胖之类的。脑补别人看到这些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评价或者嫌弃的感觉。

 

2、总觉得别人能够看得出自己的焦虑。比如因为过于紧张产生的脸红、声音颤抖、出汗等,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有一点点迹象,就觉得别人一定发现了。

 

3、面对陌生人或权威人士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越发紧张。

 

4、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是有缺陷的,不能融入群体,害怕被人排挤,然后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


为什么会产生社交焦虑?
●先天遗传原因。如果家族成员有社交焦虑,那你有社交焦虑的概率就会很高。但遗传原因到底占多大比例,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

 

●大脑结构原因。大脑里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部位,主控焦虑和恐惧。如果杏仁核过度活跃,就会让我们比较敏感,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后天经历原因。比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尴尬的社交场景,甚至是被嘲笑、被欺凌,影响了我们在社交中的自信心;或者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让孩子从小就远离了社交场合等,都容易让孩子形成社交焦虑。


如何面对“社恐”?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引起了社交焦虑,都不是癌症晚期,它可以被缓解、减轻,也有机会完全改变。

 

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心理边界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个体外界之间的一条清晰的界限,从而令你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哪些是你能够控制的,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

 

改变关注点,打破焦虑恶性循环。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其实取决于对过往记忆的关注点。

 

学会跟焦虑作伴。对于部分人来说,社交焦虑只能减轻,却无法根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终生无法有正常的社交活动,也不意味着你会一直痛苦。

 

接纳它会一直存在也是一种治疗,就像一些慢性病一样,把它视为你人生的一部分,你依然可以跟它共生,且能不受其累的好好生活。


如果你正在面对社交焦虑的问题,不必过度担忧,焦虑本身并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焦虑着什么,因此而逃避问题。

 

  如果你能像了解这个世界一样去了解自己的焦虑,愿意直面它、缓解它、与它和谐共存,那么你解决的不仅仅是焦虑,而是在征服世界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包图网或摄图网,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